人体皮下脂肪层如同像蜂窝状组织,所以发炎肿大时就称蜂窝性组织炎。蜂窝性组织炎属于传统中医所说的丹毒,是一种急性皮肤热毒病症,严格来说属于皮下脂肪层发炎,主要受链球菌、葡萄球菌、大肠菌、嗜血菌等菌类侵入皮下组织所造成,以致引起发炎肿大等症状。
潍坊皮肤病医院表示,不过,必须说明的是,所谓丹毒为感染表浅层的红色毒斑,蜂窝性组织炎则是感染在深层,两者相似但是仍有差异,可由感染部位加以区別。近代丹毒以发病部位又可进行划分,比如发于腰部者称为内发丹毒,发于小腿者则称腿游风、流火,不同部位有不一样名称。
一般来说丹毒较少出现化脓,蜂窝性组织炎则会出现化脓、溃烂,但是丹毒、蜂窝性组织炎都有高烧、头痛、畏寒、打寒颤、全身发抖、身体倦怠等症状,若未及时处理的话,不论是丹毒或蜂窝性组织炎都可能引起败血症,而且容易反复复发,可说是相当麻烦的皮肤病。
治疗上西医多以消炎为主,中医则依急性期、缓解期进行治疗,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,随证酌加凉血、利溼等药材,缓解期则宜益气养阴,以便强化人体免疫系统。
医师建议平时注意皮肤清洁、避免细菌感染,倘若皮肤破皮尽量马上处理,若是下肢出现蜂窝性组织炎,可将患肢抬高三十至四十度,以便促进血液循环。
皮肤对微生物的入侵形成天然的屏障,当皮肤因外力造成缺损,微生物就会由此路径侵入,进一步引起发炎反应。依侵犯深度引起不同的疾病,由浅层的脓皰疹、丹毒,至深层蜂窝性组织炎、坏死性筋膜炎。
其中以蜂窝性组织炎发生率最高,它是一种急性、扩散性细菌性感染的发炎反应,发生率依欧美统计约每年 2 ~ 32.5/1000 人。最常发生于下肢;男性比率较高,随着年纪增长,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。
临床症状以皮肤患部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现象,局部红疹随着时间进展而范围扩大。部分病人会伴随发烧、畏寒、全身倦怠等全身症状;少数病人会进展成坏死性筋膜炎而有皮肤变紫、出血性水泡出现、患部极度疼痛或麻痹感、休克、意识变化、甚至死亡。
临床上蜂窝组织炎病人身上可发现一些潜在的危险因子,包括:
1.皮肤有缺损:撕裂伤,穿刺伤,动物咬伤等急性伤口或慢性伤口。
2.手术后部位:乳癌、淋巴切除术后,隐静脉切除术后。
3.下肢循环不良者:如静脉曲张、淋巴水肿。
4.免疫缺损病人: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类固醇治疗者,营养不良者。
5.慢性疾病者:如肝硬化、癌症、长期糖尿病患者,心衰竭、肾衰竭。
6.肥胖者。